烟尘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普通人(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她用那笔稿费去一家诊所整了牙。

如果有一口整齐的牙齿,她也许不会那么腼腆、不会不愿意说话、更不会害怕开怀大笑吧。负责整牙的是一位年轻的牙医。他先帮她拔掉了四颗牙,然后抓耳挠腮、费尽心思地用一根钢丝将错落拥挤的牙齿箍在一起,并自信地告诉她,两年之后,她会有一口整齐的白牙,面部的轮廓也会大大改观,“你会变成一个很秀气的小姑娘”。

——是“秀气”,不是“美丽”。

换句话说,不够好看,只是顺眼。

星雨很在意自己的长相。出门在外,她可以不带钥匙不带钱包,但肯定会带上一面小镜子。

她经常在镜子面前凝视自己,找出各种不满意:眼睛太小,鼻子太低,个头太矮,皮肤又红又粗,还有很多痘痘。

她的嘴角边有一颗芝麻大小的黑痣,萧金桂说那是“□□痣”,易招桃花。她于是很讨厌那颗痣,幻想着哪天去点掉它。

秋喜安慰说,这些都是小毛病,不用在意,真要改善气质可以学化妆、穿搭——三分长相七分打扮——说的就是这个。

牙齿整齐后,虽然离“美丽的星雨”还有不少距离,至少不会有人叫她“双刀火鸡”了。

帮原木写完六章后的一周,她终于找到一个空闲的夜晚,更新了一章自己的小说。

不多,三千字。

她在机房里敲了六个小时,字斟句酌、删来改去、累到虚脱。

更新不到三分钟,对话框亮了起来。

【原木不求鱼!】:“哈哈,你终于吐出了一颗鱼卵。”

“还行吗?”

“挺好看的。我订阅了更新提醒,第一时间就看完了。”他说,“最近书荒,给我推荐一本书吧。”

“哪方面的?”

“战争。”

“倒是想起一本,不知道有没有中译本。”

“你能看英文原版啊?我靠,牛逼。”

“我没读过原著。有个熟人在大学教世界历史,有次和我聊起过一本书,名字叫《普通人:101后备警察营以及波兰的最终解决方案》。”

“听名字……讲大屠杀的?”

“没错。”机房的键盘有些老旧,D和C键反应不灵,星雨吃力地敲击着,“书上说,很多人以为纳粹对犹太人的大规模屠杀主要是在集中营的毒气室里进行的。实际上,还有几百万犹太人是死于面对面的枪杀。在1942年3月以前,75%到80%的大屠杀受害者还活着,20%到25%已经死去。然而到了1943年2月,仅仅11个月之后,这个比例正好颠倒过来。这短短的11个月是大屠杀最血腥的时刻,它的重心正是波兰。101后备警察营在这些屠杀中扮演了最丑恶的角色。”

潘老师的儿子潘晓哲是历史学博士,毕业后留在母校教书,还去美国进修过一年。因父亲一直在乡下独居,他每年寒暑假都会回来探亲,星雨、秋喜都见过他,还一起吃过饭。潘晓哲和父亲一样健谈,最擅长讲历史小故事,话匣开了就关不住,只要有他在,一顿饭吃上两三个小时是常事儿。

现在,星雨重复着潘晓哲的故事,发现自己的嘴也关不住:“101后备营是一支临时拼凑的警察队伍,由五百个中年男人组成,多数来自德国的汉堡。他们的身份也很普通:码头工人、卡车司机、水手、教师、药剂师……都有家庭、都有孩子。他们是城市中最普通的工人阶级和平民百姓,没上过前线没打过仗,算不上是最狂热的反犹分子。然而,正是这五百个人,在一年的时间里,造成了八万多犹太平民的死亡,其中有近四万人是他们亲自枪杀的。在第一次执行清洗任务时,营长担心手下人无法承受心理的压力,特地指出——不想杀人的可以选择不参加,不会有任何惩罚。然而,五百人中只有12个人选择了退出。死于他们枪下的犹太人除了成年男子,还有儿童、妇女和老人……甚至有他们的汉堡同乡。根据供词,他们的杀人动机里并没有太多的血海深仇,更多的是出于对权威的服从、迫于同侪的压力、或仅仅只是为了升职加薪、出人头地。”

“真可怕。”

“有一种恶叫平庸之恶。当一个人放弃了最基本的是非善恶、不加思索地服从他人的权威和自己的欲望,最普通的人也会沦为恶魔、犯下最极端的罪行。”

“是啊。仅仅因为要服从权威、怕同事排挤或升职的压力就能让一个普通人变成恶魔,这样的罪行在当今的社会、在你我的身边也有可能发生。”

“谁说不是呢。”

话题有些沉重,星雨不愿多聊,原木迅速地感觉到了。他向她推荐了一本轻松幽默的科幻小说《银河系搭车客指南》,两人东一句西一句地聊了半个多小时,话题渐渐转向了日常写作,星雨问道:“你喜欢在什么环境下写稿?家里?学校?办公室?图书馆?”

“一家转角咖啡店。”原木答道,“暗色系装修。空间宽敞,椅子舒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